智能感知工程专业
Date: 2025-03-08
一、专业简介
(一)专业概述
智能感知工程专业是我校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依托工学院建设的新工科专业,是提升测量智能化水平的“人工智能+X”复合特色专业,专业人才极度紧缺。我校2024年获批设立并招生,2025级拟招生两班100人。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秉承学校立足办好孔子家乡大学特色,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需求,坚持立德树人,为党和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与人文情怀、学科专业基础与创新创业能力、文化底蕴与宽广国际视野,能够在智慧医学、智能装备、智能机器人、智慧城市等智能感知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与服务、工程设计、项目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三)师资力量
本专业拥有校企合作现代产业学院“双师型”课程教学团队,现有专职教师21人,教授6人,副教授9人,讲师6人,聘任企业兼职教师4人。14人具有国内外知名高校的博士学位,研究方向涵盖传感器技术、人工智能、物联网、控制科学等领域。近三年承担20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50余篇,拥有丰富的科研经验。部分教师具有企业工作经历,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学生提供实用的行业视角。
(四)实践教学条件
专业拥有人工智能实验室、机器视觉创新实验室、机器人技术实验室、智能感知微系统实验室、工业传感器综合实训室等专业实验实训室,拥有智能控制与机器人山东省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智能控制与机器人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康复与护理智能机器人山东省高等学校对接产业类协同创新中心,曲阜师范大学—山东旭日清洁器械有限公司山东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五)特色优势
1.跨学科融合:结合传感器技术、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多个学科,培养复合型人才。
2.前沿技术:紧跟智能制造、自动驾驶、智慧城市等前沿领域,课程内容与时俱进。
3.实践导向:注重实验教学和项目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4.校企合作:与知名企业合作,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增强学生的职业竞争力。
二、主要课程
电路、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微处理器原理与应用、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Python程序设计、信号与系统、人工智能及其应用、智能传感器技术、图像处理与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智能机器人技术、智能感知微系统。
三、就业前景
毕业后可从事智能制造与装备、智慧城市、智慧医疗、智能交通、智能家居、人工智能、机器人等领域国内外高科技公司、大型企事业单位的研发、制造、软件开发、技术支持、运行管理等方面工作,也可选择学校及机关事业单位或继续深造。
(一)企业单位
根据近三年各大招聘网站和公司发布的招聘信息,智能感知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在以下领域需求旺盛:
1.自动驾驶与智能交通:百度、小马智行、滴滴等公司招聘感知算法工程师、传感器融合工程师。
2.物联网(IoT):华为、阿里云、腾讯等企业招聘IoT开发工程师、智能硬件工程师。
3.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字节跳动、商汤科技、旷视科技等招聘AI算法工程师、计算机视觉工程师。
4.智能安防:海康威视、大华股份等招聘智能安防系统工程师、视频分析工程师。
5.医疗健康:联影医疗、迈瑞医疗等招聘医疗影像算法工程师、智能穿戴设备开发工程师。
6.智能制造:海尔、格力、富士康等招聘工业感知系统工程师、自动化控制工程师。
对应的岗位需求包括感知算法工程师、传感器开发工程师、计算机视觉工程师、物联网开发工程师、自动驾驶感知系统工程师、智能硬件工程师等。
(二)事业单位
1.政府相关部门:如各地工信局、科技局、交通管理局。可从事智慧城市项目规划与实施、智能交通系统管理与维护、科技政策研究与制定等方面的工作。
2.公共事业机构:如气象局、环保局、地震局。可从事环境监测传感器研发、气象数据分析与处理、灾害预警系统开发等方面的工作。
(三)继续深造
智能感知工程属于仪器类专业,本科毕业后可以直接报考仪器类专业(仪器科学与技术)研究生。仪器科学与技术是一个光、机、电、计算机一体化的宽口径专业,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和广泛的发展空间。
同时,由于智能感知工程具有很强的跨学科特性,和自动化、计算机、生物医学、人工智能等专业有广泛的交叉和融合,所以,本专业毕业生也可以报考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生物医学工程、电气工程等相关专业的研究生。
- Prev: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