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院简介

Date: 2025-03-11

一、基本信息

(一)学院官网网址

https://gxy.qfnu.edu.cn/xygk/xyjj1.htm

(二)学院咨询电话

0633-3980488

二、学院简介

曲阜师范大学工学院源于1986年创立的自动化研究所,2001年成立控制科学与工程系。 2003年迁入日照校区,并于2004年成立电气信息与自动化学院, 2014年电气信息与自动化学院和印刷学院合并成立工学院,进而开启了我校高水平应用型学科发展之路。2021年与歌尔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成立山东省首批现代产业学院——“歌尔工学院”。

学院立足学科优势,拓宽发展路径,拥有本、硕、博及博士后一体化人才培养完整体系。学院现由自动化系、电气工程系、智能感知系和实验中心组成,有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智能感知工程三个本科专业。拥有控制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控制科学与工程学术硕士学位授权点,能源动力(电气工程方向)、电子信息(控制工程方向)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

2024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行榜,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上榜前150名。2024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上榜62位,进入前40%。自动化专业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名校工程建设重点专业、山东省品牌特色专业建设点,入选山东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近五年来,学院承担了一系列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在理论研究与工程应用方面取得了一批成果。根据2024年11月份ESI数据全球进入ESI前1%的机构共有2603个,我校工程学位列第548位,排名百分位0.21。在国际权威期刊和重要学术会议发表学术论文600余篇,ESI高被引论文4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3部,授权发明专利85项、实用新型专利25项,受理专利110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12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山东省自然科学二、三等奖6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山东省青年科技奖1项,中国自动化学会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8项,省部级项目33项,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年创新团队3个。立项横向课题21项,科研成果转化多项,取得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学院现有教职工83人,其中专任教师63人,教授19人、副教授35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85.7%。具有博士学位的51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80%。45岁以下的教师48人,占教师总数的57.8%。博士生导师11人,硕士生导师51人,有泰山学者10人,特聘专家3人,青年专家4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1人,省重点学科首席专家1人,山东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3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省突贡专家3人,日照市突贡专家1人,2022年度高被引科学家1人,济宁市“五一”劳动奖章1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1人,省级优秀科研创新团队3个。在“控制理论”、“机器人”、“智能电网”、“新能源发电”以及“高性能电机系统”等多个专业方向组建了教学科研团队;拥有校企合作现代产业学院“双师型”课程教学团队,聘任企业兼职教师10余人。

学院拥有山东省智能控制技术重点实验室、复杂系统先进控制理论与应用山东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智能控制与机器人山东省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智能控制与机器人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康复与护理智能机器人山东省高等学校对接产业类协同创新中心、曲阜师范大学-山东旭日清洁器械有限公司山东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以及首批山东省现代产业学院-歌尔工学院、山东省首批普通高校示范性实习(实训)基地、山东省智能控制未来技术学院、山东省卓越工程师学院(培育建设)。建立本科生教学实验室27个,科研实验室11个,实验室面积4300余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4500余万元。实验中心功能完备、设施齐全,承担学院的基本实验教学、课程设计、综合设计实验与校内实训等任务,同时为学院科研工作提供实验条件。

学院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学风建设、学科竞赛、文体比赛等并重,贯彻书记院长访百企专项行动,积极促进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协同发展,形成了“基础厚实、技能扎实、创意创新创业能力硬实”的人才培养特色。

学院特别加强学生的实践、实训环节,先后与中科院、歌尔、山东港口、山东钢铁、中泰阳光、泰开集团等单位签订了合作协议,联合建设大学生教学实习实践基地22处。近五年来每年有超过50%的学生在省级以上各类竞赛中获奖,参赛受益率超过90%。获2017年度亚太机器人世界杯小型组冠军(山东省首次),2022年获得第17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航天智慧物流国家一等奖(并列季军)。在中国机器人大赛、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大赛、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大赛、科技创新大赛等各类竞赛中获674项省级以上奖励,其中国家级86项,省级500余项。2022年度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比赛获国家级奖项31项,其中一等奖5项,尤其是在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中首次获得季军。2024年获批山东省实验教学和教学实验室建设研究项目1项;获批校级本科教学改革项目2项,其中1项获得推荐省级教改重点项目;获校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本科生竞赛获奖130项,其中国家级一等奖5项、二等奖14项、三等奖23项、省级一等奖13项。在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和全球校园人工智能算法精英大赛中荣获2项优秀组织奖和1项省级优秀组织单位。在第十四届“挑战杯”山东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获银奖。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3项。2024年学院毕业生433人,升学139人,升学率32.10%,正式签约率56.58%,整体就业率88.68%。1个班级获校十佳班级体。研究生近五年来获得山东省研究生创新成果奖11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4项;获得山东省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10篇,其中优秀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篇;3名在校研究生被评为山东省优秀学生。近五年培养的硕士毕业生共计52人被国内外知名高校录取攻读博士学位,最高升博率高达40%,近5年硕士毕业生平均就业率100%。2024届硕士毕业生有17人被国内知名高校录取攻读博士学位,15人进入国家电网就职,23人进入高校、职业院校工作,研究生总体就业率96.74%。

二十多年来,学院共为社会输送了5200余名工程师和科技人才,在高等院校、国家电网、航空航天、中海油、华为等领域就业率较高,部分已成为国内控制科学与工程领域的领军人物,有些已成为985、211重点大学的教授,更有多人担任企业技术总监或成为国家杰青、泰山学者、齐鲁名师等教育系统中的佼佼者,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