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十九大,青春建新功】传统工艺巧夺天工,工匠精神薪火传承――工学院“探齐鲁民韵,赏风雅民俗”调研团结束调研
Date: 2017-07-16
依天工而开物,观物象而抒臆,法自然以为师,毕纤毫而传神——工匠做事,有板有眼,一丝不苟,求真唯美。把一份劳动角色做到如此,工匠,不再只是一个对工作身份的称谓,也是传统艺人们体现出的一种特定态度。工匠精神,自古至今,在中国劳动者的血脉里,从未缺席。7月9日至7月15日,工学院“探齐鲁民韵,赏风雅民俗”调研团依次走进山东日照、泰安、聊城探寻齐鲁大地上的民风民俗,拜访在喧嚣中坚守内心宁静、创新传统技艺的大国工匠。
甘露胜醍醐,国学创辉煌
7月9日,曲阜师范大学工学院“探齐鲁民韵,赏风雅民俗”社会实践调研团走进日照,针对以国学经典为基础的传统琴、棋、书、画、茶文化,开启对齐鲁传统文化的初步了解之旅。“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古琴的幽静之音让调研团队员的心安静下来。“棋盘如人生”,通过结合毛泽东的有关事迹,队员们更加深刻地领略到毛主席的远见卓识和中华民族文韬武略的智慧。国学是传统文化的根基,亦是传统文化的精髓,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要想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具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而中国国学就具备这种独一无二的特质。国学经典中蕴藏着中华五千年历史智慧的精髓,构成了我们精神生活的客观环境,维系着中华文化之根。
汲取民俗芬芳,传承工匠精神
7月10日到13日,“探齐鲁民韵,赏风雅民俗”调研团走进泰安,领略泰安皮影、糖画、泥塑和剪纸等民俗艺术的精美。调研团队员通过亲手操作,体会到皮影表演技巧的精湛;通过体验糖画的制作,认识到传统工艺与中国美术的不可分割。形神兼备的泥塑作品使队员们叹为观止,泥塑艺人精湛的技艺着实令人佩服。队员们通过与泰山剪纸第五代传承人赵英老师学习交流,在了解剪纸中约定俗成吉祥寓意的同时,也认识到泰山剪纸数十年磨一剑的辛酸不易。
传统文化艺术充分体会了创造者的绝妙匠心以及精致求全的审美愿望。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艺人们只有不断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民俗文化才能经久不衰。泰安之行,使调研团成员在感受民俗艺术文化美妙绝伦的同时,也领略到传统艺人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
发扬面塑查拳,传承古香古韵
7月14日至16日,调研团来到具有悠久历史的山东聊城冠县,先后去感受了被称为“民间工艺品中的一枝奇葩”的郎庄面塑和潇洒矫健堪称绝技的查拳。查拳师傅致力于武术教学研究已久,他的讲解造诣深透,风格特点突出,查拳弟子亦是武艺高超、目光如炬,不动自威。
拂去岁月的尘埃,更加感悟到越来越多正与我们擦肩而过的古老艺术的神秘和不可替代的美。色彩艳丽、细致传神的郎庄面塑极具特色,面塑艺人塑造的唐僧师徒、穆桂英挂帅和哪吒闹海人物形象生动传神、方不盈寸。然而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这充满了古香古韵传统气息的民俗文化濒临失传。民俗文化是一个地区风俗习惯的着重体现,文化的传承需要社会各界人士共同携手,努力保护。
从日照绿茶到泰山文化,从现代都市到文化旧址,从绿茶的清香到糖画的蜜甜,从抽象粗犷的泥塑造型到细腻还原的窗花剪影,从皮影戏里石敢当镇宅保平安的喜悦到鲁西北地委旧址中抗战烈士身先士卒的忧痛,从郎庄面塑爷爷奶奶的蹒跚白发到青年打造还原传统韵味的果然客栈。一路走来,民俗民韵像一根琴弦,弹奏着几多兴亡几多沧桑;一路走来,民俗民韵又仿佛是一把齐鲁大地上的唢呐,唱响青年人在复兴传统文化道路上的步履铿锵。中国传统,我们为之赞叹!民俗文化,我们由衷自豪!
作者:姚萌琦 王怡淋
责编:王慧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