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研究生教育 > 正文

工学院系列学术报告会成功举办

Date: 2025-03-04

2月28日下午及3月1日上午,应曲阜师范大学工学院邀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刘金琨教授、华南理工大学王敏教授、华中科技大学苏厚胜教授、华东理工大学姜庆超教授和东北大学安立伟教授等业内资深专家齐聚,围绕控制领域前沿课题分享成果。本系列报告会由工学院院长张正强主持,学院相关专业师生参会。


刘金琨教授以 “人在回路的控制系统控制” 为主题,基于最优控制理论构建人类操作动态模型,确保系统稳定性与输入激励性。在明确被控对象跟踪目标后,精准辨识控制增益,通过构造函数推导控制率与自适应率,保证系统稳定运行,并借助积分分析跟踪误差收敛性,成功实现控制目标并辨识人类操作增益。

王敏教授作了题为 “非线性动力学系统的动态学习、控制及其应用” 的报告,深入探讨深度学习为系统控制领域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分析动态环境下机器学习的研究对象及重要性。针对传统神经网络在持续激励条件研究的不足,提出动态生成神经元、引入历史数据等创新策略,加快模型收敛速度。同时,介绍动态学习在闭环控制等方面的应用成果,以及在机器人、无人系统中的实际案例,并展望网络记忆与强化学习融合等未来研究方向。

苏厚胜教授围绕 “多智能体系统分布式状态估计” 展开报告。他指出,状态估计在工程和自动化领域应用广泛,分布式状态估计在火山活动监控等场景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实例阐述目标系统特点及传统检测方法的局限性,提出分布式观测器架构,介绍其联合可检测条件及构建算法步骤。针对移动传感器网络场景,设计算法以克服移动和观测带来的影响,同时考虑噪声、攻击等因素,提出分组区间观测概念处理目标不确定问题并设计相应算法。

安立伟教授以 “非线性多智能体系统的自主避障避碰指令调控” 为题,介绍多智能体编队任务中存在目标矛盾的研究背景,针对现有控制方法提出新方案。轨迹规划满足安全等条件,采用纪律障碍函数解决部分问题,针对传统障碍函数不可导的问题设计新障碍函数,实验验证该方法有效。

姜庆超教授作了 “数据驱动的大规模过程分布式监测与故障溯源” 的报告。他强调过程工业的重要性及现存问题,突出数字化转型和状态监测的关键意义,介绍多元统计过程监测等方法在故障检测中的应用,指出分布式监测的优势与面临的问题,并分享其团队在变量选择、数据重构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本次系列报告会内容丰富,现场交流热烈,为学院师生带来一场知识盛宴,有力促进学术交流与学科发展,拓宽了工学院师生的学术视野。

图文:王毓晨

责编:任立娟

编审:李 

终审:张书东